更多>水泵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泵业寒流为何来得如此凶猛? 关键词:泵业寒流
王德军,男,汉族,出生于江苏淮安,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工作于江苏省无锡市水泵厂研究所、江苏大学流体工程技术中心,任教于江苏大学能动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教研室,2000年3月~2004年2月在清华大学热能系和核能技术研究院做学术研究,并获得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2004年3月于清华大学科技园创办北京立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总裁。
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政府基金1项,省部级奖励2项,市级奖励1项,编著电子版书籍5篇,拥有软件著作权6项。
近三十年的从业经历,尽管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几乎从一无所有的泵工业到如今的万家泵企,我作为一名泵业工作者,很难从中得到欣慰,更多的是焦着担忧。深知中国泵业经历的20多年的大发展是低端产业模式的大扩张,简单概括一下基本经历了四个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在前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并通过我国第一批泵业院校老专家和十大国营泵企工程师的共同努力,初步构建了新中国的泵业基础。
第二阶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家花费了巨大财力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技术分门别类的注入到各大国营泵企中,通过消化吸收形成了一大批成熟的系列产品和标准,这些产品和标准至今仍然成为我国泵企的支撑技术和产业标准。
第三阶段就是改革开放后,外资泵企纷纷涌入中国,几乎是疯狂的广泛地收购国有泵企的股权,特别是狼吞了国家经过三十年构建的最优质的泵业资源、市场和人才。众多国有品牌沦为国外甩弃的老弱残兵的拥有者和坚守着。嗅觉敏锐的大批民营企业家视国有老品牌为珍宝,争先强得外企留下的残羹冷翅发展自我,催生了大批今天的民企,民营企业家因此获得了大发展。
第四阶段就是今天泵业国外泵企与民营泵企并行发展,争夺地盘的格局。今天的中国土地上世界前十大泵企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工厂,他们的独资工厂或占据主导权的工厂几乎占据中国泵业90%以上的高端市场。民营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也获得了大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万家泵企,数百万从业人员的巨大规模,壮观异常。
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已经足够促使泵行业从业者感受到泵业寒冬的逼近或已经进入。2015年中国国内至少占30%的泵企销售量下滑30%~40%。大家不禁惊呼泵业寒流为何来得如此凶猛?措手不及呢?这里有一句话应该为企业家所铭记的,那就是企业发展路径应该与国家现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大政方针相一致或相向而行,否则必遭自我灭亡。当今中国连“人民币”都严重过剩,几乎每个产业都严重过剩,特别的是低端产品严重过剩,而高端市场国内份额严重不足,难道还有什么可以以低端幻想的机会或守旧不死的。变得快些尚可重生,脚步稍慢、主张迟疑必将消失于业。